第512章 小偷村-《电商穿越七零年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虽然潮湿,光线也不好,就门口能透些亮光,但保温好,起码暖和了。

    国家的救济,加上做针线活挣的钱,好歹能吃饱穿暖,不过盖房子,一年半载的办不到了。

    经过这场大水,再盖房子大伙都想盖混砖的,加上垫宅基,起码得上千元的钱。

    庄稼人攒够这些钱,最少得两年的时间。堤外的村庄,分开地过的好了,闲谈提到河滩的村庄,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:“他们那是鸡蛋过活(家产),遇到大水就完。”

    家里有姑娘和河滩订婚的,看到这样,提出退亲的不在少数,他们真的不是嫌弃河滩穷了,主要是吓怕了,怕姑娘嫁过来跟着受罪。

    这几年不间断的上水,搁谁也膈应。主要是分地到户,堤外的村庄生活普遍提高。嫁哪都能吃饱穿暖,何苦来河滩受罪。

    男婚女嫁是两厢情愿的事,强扭的瓜不甜,女方坚决退婚,男方在不乐意,也得退。

    堤外的姑娘退婚也就罢了,滩区的姑娘也跟着退婚,她们退了河滩里的婚,准备嫁到堤外去。

    滩区的人们,在经历了洪水的肆虐以后,精神上再次遭受肆虐。自实行土地责任制后,滩区的男孩子,找对象就不如原来容易了,看来以后会更加困难。

    这次的洪水过后,韩屯和石庙村的两个生产队,算是好的典型。也有差的典型,比如平城县水洼公社的李村,他们村的人做下的事,特别的令人不齿。

    李村里虽说和韩屯搭界,这两个村相距五六华里。黄河在他们村东,又转了个弯,掉头向南,把李村包围在了中间。九曲黄河,还真是名副其实。

    李村周围没有别的村庄,他们村离大堤比较远,至少四华里。

    这次的洪水,给他们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,就连宅基都有被冲跑的,韩屯这边的黄河往北移,到了李村,竟然是往南跑,把他们村北的耕地给吞了一多半。

    他们村南的耕地,属于堤外的村庄,这些村庄也是从滩区搬迁过去的。李村由于离大堤远,种地不方便,继续在河滩里居住。

    洪峰退去后,他们村的人,大多住到了亲戚家,闲来无事,就去地里拾庄稼。

    现在土地承包到户了,各家都收获的比较干净,拾荒本来就困难,还遭人嫌弃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