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4章 精密仪器-《电商穿越七零年代》
第(2/3)页
大人听见,都笑喷了。王奶奶告诉他们:“乖宝贝,你悠悠姑和迪迪叔,可不是双胞胎,哪能长一样。”
“奶奶,那他俩咋一样高啊?”
得,这是俩个十万个为什么!
回韩屯之前,全家和桂金家聚了一次。桂金这次又生了个小子,把韩德才两口子给高兴的,拿出自己的积蓄,接着在桂金的院子那里,又买了个小四合院。
他们住的那片,大部分都是小四合院,出手的不多,不过也有卖的,像这样临近的院子,还真不容易碰到。
5月20日,四个人回到临水。援朝舅舅见到姥姥就提要求:“姑,听李叔叔说,您老在京都成立了合资公司,可不能忘了咱临水。您给京都的产业园进口国外的机器,也帮咱临水的电子厂进些好设备吧。
咱厂里的技术员,从上海收录机厂,学会了制造收录机配件的技术,就差精密仪器了。目前咱国家还没有,得从国外进口。”
援朝舅舅的话,让悠悠大感佩服,这才是开拓创业的正确思路,靠组装的企业早晚走向死胡同。
姥姥看悠悠点头,大包大揽夸海口:“你也别给姑扣大帽子,姑不为临水就为你。需要什么仪器,你给姑个清单,我让建业给他们进。
建业说了,这些民用的机器,国外一般不限制,他倒是能帮上忙。”
援朝舅舅挠着头,继续提要求:“姑啊,建业大哥能帮着进仪器当然好,可这外汇也得您老帮忙。咱临水只有您的公司有外汇,还得您老发扬风格。”
姥姥答应的更痛快:“好,姑的就是你们的,不用给姑瞎客气。你们用的着,给姑说声就行。没想到大卫这洋鬼子,还真给咱们办了件好事。”
姥姥和建业通了电话,收录机的仪器他们还真能帮忙。悠悠让智脑在电子商城里,订购了一批合适的收录机资料和机器,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技术。
等国外的机器到了,偷梁换柱,一块交给临水电子厂。悠悠出手,世上仅有,到时肯定让临水的电子厂跨上一个新台阶。
临水电子厂的事情落到了实处,四人回到韩屯村,麦子已经发黄,很快就该麦收了。舅姥娘和姥姥说起闲话,今年麦收前,和以往不同的是,小麦的价格不升反降,每斤不到0.30元了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