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01 大宋,是朕的大宋!(上)(新书求收藏求推荐)-《大宋正道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靖康元年正月二十七日,王黼被贬遭杀。

    靖康元年正月二十九日,梁师成被贬缢杀。

    靖康元年七月,蔡京被贬病死。

    靖康元年七月,童贯被贬斩杀。

    靖康元年七月,朱勔被贬斩杀。

    第二项举措,是任用抗金派主力李纲,决心抗金。

    李纲乃是徽宗政和二年(1112年)的进士,历任监察御史、权殿中侍御史等职,后得罪蔡京等人,被贬为起居郎。

    靖康元年时,李纲任太常少卿。

    此时的金军已经渡过黄河,东西两路大军,开始合围汴京。

    如何让金军退兵,乃是赵桓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。

    他想起李纲一向主张抗金,便将他召至御前,询问抗金之策。

    李纲一番应答深得赵桓之心,便升他为尚书右丞(副宰相),并任东京亲征行营使,负责汴京城的防务。

    这两项举措,使得汴京城内外军民稍稍心安,大宋似乎也在往正确的轨道上行驶。

    要是能够坚持这样在正确的路上走下去,历史书上最耻辱的一页,或许会有机会被赵桓改写。

    但是这唯一的机会,他并没有抓住。

    赵桓的悲剧实际上源于,他多疑的性格和摇摆不定的立场。

    一方面,任用李纲,向全体军民表示了抗战的决心;另一方面,在白时中的怂恿下,准备随时离开汴京,向南方逃跑;私底下,在金军围城以后,又接受李邦彦的意见,派知枢密院事李棁接触金人,以期能够割地赔款求和。

    就这样,赵桓一直在是战是和是逃之间摇摆不定,从来没有下过任何决心。

    正是在赵桓这样的态度下,让后世的历史书,记载了以下北宋覆灭的全过程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