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第1979章 番外林老爷子篇(一) 大元十九年,七月末的京都,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。加者近年来,海外各国船队带来太多的番邦商人和冒险者,加上西域各国,草原部落,也纷纷进京开眼界,寻找商机。 京都里人口爆棚,几乎无处不是摩肩接踵一样的拥挤。 大半富贵人家,习惯性的在这样的时候出京避暑。 他们倒也走得不远,不过是去粮囤村的对面望村小住。 这个望村是大约十四五年前兴起的,粮囤村因为学院的存在,不可能对外开放,也不可能吸收外来的住户。 很多家在外地的学子父母,就起意在粮囤村附近定居,就近守着孩子,也是看中了京都的商机,随便做点儿什么,只要不懒就够养家糊口了。 而粮囤村外的官路对面,就有那么一片小树林和河滩地,也算适合建房子。 于是,有人买了一块地方做地基,一家两家三家,就形成了规模。 甚至有城里人因为贪看学院后山,一年四季不断的期,也来这里建了别院。 多年过去,望村倒是比对面的粮囤村更大了。 往西二里还有个小村子,最开始修建了一个火车站,但凡到京都附近的乘客,都从这里下车。 坐上三轮人力车,进京或者回村都方便。 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啊,何况还是客流量如此大的车站。 所以,车站的大门两边就摆了一些摊子。 有家卖西瓜的,尤其豪气,居然搭建了两间草棚,一间存放西瓜,一间摆了简单的桌椅,供客人小坐。 一个胡子头发都白透了的老汉,穿了一件露胳膊的褂子,粗布的裤子,浅口鞋,笑呵呵的守在门口,不时吆喝两声。 “卖西瓜啊,解暑又解渴啊!” 就有刚下车的客人,抹着汗珠子上前问几句,一般都要买上两块。 老汉手脚麻利,雪亮的西瓜刀砍下去,每块西瓜几乎都是一般大的。 客人们吃的欢喜,也解了一路的疲惫,闲谈起来,就同老人家说说路上见闻,说说他们来处的新鲜事,风俗习惯。 老汉听得眉开眼笑,尤其是喜欢听各处的变化和发展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