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于是,林大江发话,额外建个灶间。平日烤点心给家里孩子们,逢年过节,就做些应景的礼盒,发给船坞和作坊众人,也算是额外的福利。 这一年间,端午的粽子,中元节的凉糕,八月中秋的语病,过年的年糕、香酥大麻儿,不知道让多少人盼望着呢。 如今海神祭,主家要开烤炉做祭品,附近作坊的女工们下了工都不肯回家,纷纷跑来帮忙。 林家也大方,点心烤的多,祭拜之后也是要分给众人,沾沾福气的。所以,给林家干活儿,其实也是给自家干活儿了。 就是这般,收工时候,女工们还各得了一包热乎乎的点心,有的是卖相不好,有的是不小心碰坏的,有的则是烤的微微有些火候大了。 女工们欢欢喜喜带了一怀抱的甜香回去了,见到隔壁邻居,就高兴嚷着,“石先生,你家小弟呢,我这里得了新烤的点心,分他几块?” 被唤做石先生的是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,一身长衫,眉眼间很是平和,听得动静,放下手里的书,淡淡一笑,应道,“多谢王嫂子,我家小弟早睡了。” 可是不等他话音落地,屋里却跌跌撞撞跑出一个小孩子,嚷着,“哥哥,我要吃点心!” 王嫂子哈哈笑,赶紧隔着矮墙把点心递了过去。 那孩子也极懂礼,双手合十作揖,这才接了,笑眯眯道谢,“谢谢嫂子,明日我教狗蛋儿算数。” 王嫂子疼得摸摸他的头,应道,“好啊,你们北边来的孩子就是聪明,我家狗蛋儿啊,长大怕是要跟他阿爹一样去打渔,上了一年学了,还不如你这个学了俩月的!” 石先生笑道,“小孩子没开窍,说不定哪日就突然想通了。再说,即便不能做学问,以后上船做个船工,跑几趟京都见见世面,肯定就不一样了。” 哪有几个当娘的,盼着儿子是个笨蛋啊。听到先生这么说,王嫂子立刻就欢喜的眉开眼笑。 “好,听石先生的,石先生学问好,说的肯定没错。” 正这个时候,远处走了三四个年轻人,有的穿着长衫,有的则是简单的短衣裤,各不相同,但眉眼间的欢快,却是远远就能感受到。 “石契,我们带了烧鸡!怎么样,赶紧把你偷偷藏着的好酒贡献出来啊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