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县衙的小吏说,京都来人特别蛮横,呼喝县老爷跟狗一样,都不肯留下喝杯茶,调用了几辆囚车就直接去林家了。” “很多商铺里做工的伙计,都在辞工!” 这些消息就像大石头,一块块压在众人心里。没有人说话,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。 突然不知道谁突然说道,“哎呀,我家布庄里有两个伙计是京华堂出来的,我得回去看看。” 说着话,这人扔了差钱就往外走。 这话像开启了某个开关,几乎一半的人都站了起来,匆匆往家赶。 林家致力于供给农家孩子学写算,算起来也有四五年了,受益的孩子不敢多说,起码有两千多。 年岁大一些的学童,几乎都在府城和外地,年岁小的就被家里留下,送到县城某个差事。 这些孩子不过十岁左右,其实做不了什么大活计,但他们胜在聪明机灵,算账又快又准。 各家铺子几乎都愿意招一两个,工钱同伙计一般无二,却比伙计顶用。他们没有老账房有经验,但给账房打个下手却是富富有余。平日有事谈生意带在身边,简直就是人形算盘。 偶尔铺子闲暇下来,众人都喜欢逗弄这些孩子说些学堂里的趣事。听得他们说起早晨跑圈儿,最有一个就要满村的喊自己是猪。读书表现好有奶吃,考试成绩好有果子点心,甚至银子和笔墨纸砚。 众人也是羡慕,想起自幼的辛苦,若是也有林家学堂这样的地方,怕是能少走很多弯路。免不得羡慕这些孩子运气好,也更敬佩林家的仁义大方,毕竟不是谁都能每年舍出白的银子供给别人家的孩子读书啊。 如今,林家要遭难了。于情于理来说,受过林家恩惠的人都该去看看。 而整个北茅县城,没受过林家恩惠的,又有几个呢?几乎没有啊! 所以整个县城彻底沸腾了,因为林家俩字,也因为心底的不平之意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